2019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质效提升转型加快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调结构、促转型、优环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一、总量指标迈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6万亿元。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结果,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增速高全国1.3个百分点,低全省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8.9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88.8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55.34亿元,增长8.2%。我市GDP总量连续跨越1.5万亿、1.6万亿两个台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4位。

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2019年,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545元,按平均汇率折合2.11万美元。

千亿城区增至8个。2019年,随着临空港开发区(东西湖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我市“千亿区”增至8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000亿元。2019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元,增长8.9%。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市消费品市场规模突破7000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3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2019年,我市“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6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高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5.7%。2019年,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年净增“四上”高新技术企业1046家,入库数创历史新高,有力支撑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结构转型步伐加快

第三产业占比提升。2019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为2.3︰36.9︰60.8,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0%,比上年(2018年“四经普”GDP修订口径)提高0.6个百分点。

生产结构调优。从工业看,201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12大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三大行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2.9%、12.3%和4.5%,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8.5、7.9和0.1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汽车、烟草、石化等传统行业下滑带来的影响。从服务业看,1至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增速高全省0.9个百分点,连续10个季度领先全省;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达74.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代表现代服务业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22.7%、21.3%和19.5%,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人口空间结构优化。2019年末,我市常住人口112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比全省增量多3.1万人。年末,我市城镇常住人口902.45万人,城镇化率80.49%,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我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和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三、三大需求协同推进

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019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8.0%,占全市投资比重51.1%。三大领域中,工业投资稳中向好,增长16.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8%,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7%。高质量投资占比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2.5%,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2.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32.3%,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57.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5%。以“芯屏端网”项目投资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2%。

商品销售增长稳定。2019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从21个大类商品限上零售额看,正增长面达66.7%,增幅超过10%的有3类,其中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粮油食品类分别增长16.9%、10.5%和10.2%。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756.34亿元,增长17.9%。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2019年,我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440.20亿元,增长13.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1077.90亿元,增长23.3%,加快11.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362.30亿元,增长7.1%,回落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685.40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23.09亿美元,增长12.6%。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4家,在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突破300家。

四、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2019年,我市“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增速高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新业态消费热度不减。2019年,我市完成快递业务量11.3亿件,增长21.5%;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14.8亿元,增长23.8%。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3570.79亿元,增长12.9%。

市场活力显著增强。2019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78万家,比上年增长14.0%,日均新增企业470家。年末累计市场主体达130.13万户,增长9.9%,保持良好扩容势头。新增上市公司3家。“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我市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

新技术加快转化。2019年,我市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1.64万件,占全社会比重提高到55.7%。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841.27亿元,增长16.4%。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

五、发展质效稳中有升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去杠杆:年末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0%,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去库存: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2.2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0.0%。降成本: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0元,比全国、全省均少2.08元。全年减税降费达428亿元。补短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类支出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1%。

政金融运行平稳。2019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912.11亿元,同比增长0.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4.12 亿元,增长2.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20.34 亿元,增长2.0%。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4%,高全省9.7个百分点。截止12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8658.90亿元,增长8.8%。各项贷款余额为32114.31亿元,增长14.3%。

企业效益有所回升。201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同比加快27.7个百分点。服务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1至11月,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增速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回落12.7、19.9和6.7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增长15.3%,提高13.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12.1%,提高7.9个百分点。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10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1706元和24776元,分别增长9.2%和9.4%。农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2019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2%,涨幅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8%,非食品价格上涨1.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8%,核心CPI保持平稳。

城镇就业稳步提高。2019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02%,控制在3.2%的目标值以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变中求稳、难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下载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