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前我市冬油菜籽生产情况,我局对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湖开发区、长江新区等9个区(功能区)201个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74个、规模户53个、合作社 38家、农业企业27家、家庭农场9家)开展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市冬油菜籽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受干旱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将减产,经营主体期盼完善冬油菜籽政策性补贴机制、扩大农业技术推广覆盖范围。
一、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调查结果显示,三成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四成维持不变,三成缩小生产规模。其中:39.9%的经营主体播种面积保持与上年不变,占调查总面积的35.4%;14.0%的经营主体播种面积增加5%左右,占调查总面积的17.9%,16.3%的经营主体播种面积增加20%左右,占调查总面积的15.2%;18.5%的经营主体播种面积减少5%左右,占调查总面积的22.8%;11.2%的经营主体播种面积减少20%左右,占调查总面积8.6%。
二、预计冬油菜籽受灾害影响减产
据调查显示,近九成(87.1%)经营主体反映今年冬油菜籽生长受到了干旱影响,21.4%经营主体反映遭受病虫害影响,另有8.5%经营主体反映分别受耕地积水、土壤肥力、大风等因素影响导致冬油菜籽减产。从受损情况看,33.7%经营主体未受生产损失,43.2%经营主体预计产量将受损5%左右,14.6%经营主体预计产量将受损20%左右,6.5%经营主体预计产量将受损40%左右,2.0%经营主体预计产量将受损50%以上。结合近两年冬油菜籽种植实际情况,2024年冻雨、2025年干旱均对冬油菜籽生长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表现出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调查户两方面期盼需关注
(一)完善冬油菜籽生产性补贴机制
一是扩大补贴覆盖面。长江新区调研户表示,我省稻油轮作示范项目补助资金仅针对首次参与经营主体,缺乏长期扶持,持续扩大冬油菜籽种植面积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提高补助金额。34.4%的经营主体普遍期待提高补贴力度。2024年市级财政安排油菜轮作试点补助资金750万元,亩平补助150元,全市各区中仅蔡甸区出台区级冬油菜籽项目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与种植成本相比,尚不能完全覆盖农资、农机、劳动力等方面的投入,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经营主体仍要承受较大的损失。
三是充分发挥项目补贴资金效益。部分经营主体表示,目前按种植面积发放补贴的方式,未就推动持续种植和提升单产进行引导,经营主体反映较多。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覆盖范围希望加强
21.3%的经营主体希望加强技术推广,其占比仅次于提高补贴力度。实地调查发现,相同气候条件下冬油菜籽长势和亩产差异明显,37.2%调查面积亩产减少,较亩产增加(24.3%调查面积亩产增加)占比高12.9个百分点,表明经营主体之间农业技术能力差异显著。
四、意见建议
(一)健全完善政策性补贴体系
一是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将持续种植冬油菜籽纳入补贴范畴,鼓励持续性种植投入。二是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将补贴标准与生产投入挂钩,确保农民种植收益。三是优化补贴方式。结合国家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总体目标,优化补贴发放方式,鼓励引导种植户采用良种良法,不断提高单产水平。
(二)加快单产提升关键措施落实落地
一是加强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筛选并推荐适宜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高产稳产抗逆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扩大技术推广服务范围。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传播手段,普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
(三)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一是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承灾自适应能力。通过土地平整和多层级排水系统建设,构建“旱涝双抗”的物理屏障,使农田在极端降水或干旱场景下维持基本生产功能。二是激活主体动能,完善市场机制。广泛动员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其技术、装备和人才等优势,开展防灾减灾和社会化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市场的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服务质量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构建多层次的风险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