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好转的机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全省国民经济出现了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重要转机,增长速度回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并呈现明显回升。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7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高出上年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62.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123.70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32亿元,增长10.6%。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17.0∶48.9∶34.1,变化为2000年的15.5∶49.7∶34.8,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态势,是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九五”计划完成情况良好。1996?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0.8%的速度稳步增长,高于计划0.3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1%、13.5%和11.7%,均高于计划增长水平。

  在经济保持发展的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努力深化国有企业、金融体制以及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省一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省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价格水平仍在走低;二是农民收入增长仍较缓慢;三是工业经济效益虽有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效益提高的基础还不稳固。

  二、农业

  在市场和旱灾的双重压力下,全省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减粮、增油、扩菜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218.49万吨,比上年减产233.39万吨,减幅为9.5%。经济作物根据市场需求状况,种植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产量大都呈现增长势头。棉花总产量为30.43万吨,比上年增产2.28万吨,增幅为8.1%。油料产量269.98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41.00万吨。其他经济作物中,蔬菜3107.93万吨,增长3.2%;茶叶6.37万吨,增长4.1%;水果215.68万吨,增长3.4%;烟叶13.73万吨,增长0.7%;麻类5.15万吨,下降2.5%;糖料101.66万吨,下降11.0%。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水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232.68万吨,比上年增长3.3%。水产品产量达到234.3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2.4%。林业生产继续发展,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6.93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4.23千公顷;当年育苗面积10.8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5.1%。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2.66处,加高加固堤防1200公里,疏浚河道1048万立方米。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0平方公里,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34.6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8.43千公顷。

  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14.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大中小型拖拉机30.45万台,增长2.6%;农村用电量60.86亿千瓦小时,增长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国有工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国有大中型工业扭亏脱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工业经济运行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全省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038.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比全国平均增幅高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66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国有工业增加值421.65亿元,增长9.4%;集体工业增加值208.55亿元,增长11.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45.79亿元,增长1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21.85亿元,增长18.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23.69亿元,增长14.8%。

  全年轻工业增加值40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重工业增加值635.33亿元,增长11.1%。轻重工业之比由1999年的1∶1.51,变为2000年的1∶1.58。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关停“五小”、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取得较好成效,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通信产品生产增长加快,通讯电缆、激光视盘机、微型电子计算机等生产分别比上年增长40.9%、69倍和24.6倍。主要能源、原材料和机械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发电量、纯碱分别增长4.8%和14.4%,水泥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4.5%,成品钢材增长6.7%,10种有色金属增长8.3%,轿车、摩托车等机械产品分别增长33.9%和54.1%,化学农药增长2.6%。部分适销对路的纺织品和生活消费品生产增长较快,其中纱增长13.9%、布增长10.4%、服装增长7.9%、家具增长14.3%。市场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生产增长有所减缓。

  受扩大内需拉动,产品出口加快以及结构调整和部分产品限产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产销率上升。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06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工业产品出****货值为139.04亿元,增长16.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由于国家降息、债转股、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的推动,加上国际市场回暖以及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省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3月的76.07、1~6月的96.23上升到1~12月的103.02,比上年提高6.7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提高0.3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48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加快0.11次。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54.4%。扭亏工作取得成效。亏损企业亏损额进一步下降。工业企业亏损额为41.46亿元,比上年下降2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额为36.71亿元,下降24.3%,完成了年初制定扭亏额下降20%的目标。列入国家考核的382户国有大中型脱困企业,已有294户扭亏脱困,占77.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国有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2.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32亿元,增长2.5%;税金14.51亿元,增长4.4%。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国有建筑单位施工工程1.75万个,其中招投标承包工程8702个,招投标面为49.7%。建筑市场管理有所加强,建筑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65424元,增长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7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96万平方米,增加15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重点项目和国债投资项目对全省投资的拉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有效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857.01亿元,增长15.0%;集体经济投资128.31亿元,增长2.7%;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9.14亿元,下降19.1%;其他经济投资267.09亿元,增长19.9%。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620.87亿元,增长11.0%;更新改造投资245.16亿元,增长10.3%;房地产开发投资134.62亿元,增长8.7%。

  在电网改造和公路运输投资的拉动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农林水利、电力、交通邮电共完成投资582.3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1.0%,成为当前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35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9.48亿元,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的42.0%。其中武汉白沙洲大桥、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2台机组、高坝洲水电站2台机组、湖北宜化集团813工程、武汉滠口国家粮食储备库、石首精品H酸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装机容量42万千瓦,新改建公里路2037公里。

  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22.86亿元,竣工面积226.30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平稳,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5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6%上升到6.0%。全年货物周转量785.3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铁路421.30亿吨公里,增长0.2%;公路232.70亿吨公里,增长14.8%;水运130.70亿吨公里,增长30.8%;民航0.56亿吨公里,增长3.6%。旅客周转量480.90亿人公里,增长37.5%。其中铁路163.60亿人公里,增长13.8%;公路297.50亿人公里,增长8.3%;水运2.50亿人公里,下降28.4%;民航17.30亿人公里,增长8.5%。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8911公里,新增局用交换机215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00.6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7.60万户,达到781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10.34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61部/百人,数据通信用户达到51.10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9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0年,在扩大消费需求,延长节假日等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消费品市场保持稳中偏旺的运行格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全年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商品供给充裕,市场物价走低,城市市场比农村市场活跃,非国有经济增势强劲,批发零售贸易业与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用品和食品销售好于其他商品。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60.88亿元,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10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餐饮业192.42亿元,增长22.2%;其他489.52亿元,增长5.3%。集贸市场发展较快,全年商品成交额96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经济效益好转。1?11月全省934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收入净额952.20亿元,比上年增加43.6%;毛利率为7.9%;全年实现利润3.52亿元,扭转了上年亏损的局面。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走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9.0%和97.8%,比上年分别下降1.0和2.2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价格、学杂保育费、医疗保健费涨幅较高,分别上涨2.4%、7.7%和10.0%,在居民生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

  七、对外经济

  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国家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全省出口保持了历史上少有的高增长速度。全年进出口总额32.10亿美元(海关统计数),比上年增长19.7%。出口总额19.30亿美元,增长27.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6.8%,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8.3%。进口总额12.80亿美元,增长9.6%。从出口地区看,对亚洲出口增长24.0%,对欧洲及北美洲出口分别增长28.0%和35.0%,对非洲及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40.0%和49.0%,对大洋洲出口增长48.0%。

  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0.58亿美元,其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44亿美元,增长3.2%。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以及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增加。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4%。其中,国税收入比上年增长8.7%,地税收入增长9.7%,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比上年增长7.2%。?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形势保持稳定,首次出现存款大于贷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72.33亿元,比年初增加433.9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08.80亿元,增加202.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93.91亿元,比年初增加343.76亿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保费收入60.67亿元(含外资机构),增长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7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1.8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保费收入6.5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20.84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9.34亿元,寿险给付11.4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57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7项,应用技术成果494项,软科学成果4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科技成果116项,国内领先成果27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7项,其中自然科学奖40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197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5项。全年专利申请3485件,授权专利2198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7203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中小学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年末全省普通高校54所,招生13.97万人,在校生34.66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8个,招生1.02万人,在校研究生2.44万人;成人高校32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8.99万人,在校生21.6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3所,在校生27.86万人。普通高中583所,在校生69.84万人。各类高级中等职业学校618所,在校生46.01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学生)。全省初中在校生281.09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94.0%;小学在校生667.7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7.28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29.42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6.4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29个,公共图书馆102个,博物馆94个,艺术表演团体10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79个。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5.55亿份,各类杂志1.75亿册,图书2.88亿册。年末共有档案馆14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36.53万卷(件)。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万个,卫生技术人员23.88万人。病床床位14.96万张。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38个,卫生技术人员1357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省运动健儿共获得51枚金牌,33枚银牌,25枚铜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649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8个,环境监测人员1829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到9个,自然保护区达到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670个,总投资9.34亿元。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至2000年12月止,已竣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25.58亿元。

  全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中城市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而且有加重趋势,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水土流失、森林、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十二、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为542.4万人,年末国企下岗未就业人员50.7万人,32.1万名下岗职工通过再就业工程实现了再就业。但由于企业目前处于新老体制转换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职工仍有所增加。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4.54元,比上年增加311.72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5元,比上年增加51.5元,增长2.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职工退休养老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逐步完善。


下载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