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全市统计工作会议报告

锐意改革创新  坚持求真务实

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统计保障

—— 潘建桥局长在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43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部署2014年工作。下面,我向大家报告全市统计工作。

一、2013年统计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全市统计系统围绕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统计工作新局面。市统计局在全省17个市州统计业务综合考核评比中位列第一。

(一)注重围绕中心,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监测,把握形势。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强化统计监测预警,及时找出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全年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单位提供分析材料上百篇,提供统计数据1万余笔,报送各类统计信息1592条,被两厅采用80篇次,被国家局采用73篇,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唐良智、常务副市长贾耀斌等领导批示29篇次,一些重要观点被相关媒体采用。

深入分析,当好参谋。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及时研究建立了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参与完成了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编制。《武汉市生态文明指数研究》被列入2013年湖北省统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客观认识武汉市情,努力实现武汉跨越式发展》上批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望再接再厉,利用统计局掌握资料权威、全面的优势,及时就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分析,帮助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

服务公众,搞好宣传。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改版升级武汉统计内外信息网站。大力开展统计宣传,组织编印统计产品43期。编辑出版《武汉统计年鉴》,获全国地方统计年鉴评比二等奖。坚持利用微博、网站、各类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统计工作,公开发布统计数据,强化收入、物价、房价等民生数据解读,统计微博粉丝达到6.7万人,影响力连续多月被评为全市前5名。

(二)注重夯实基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巩固

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年初,市局领导带队,深入挂点区及重点市场、企业、项目单位进行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难题。5月,召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视频会议,就贯彻落实市政府80号文件,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从制度层面入手,在工业、商贸、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服务业、劳动工资等重点领域推广统一的电子台账,统一编程,快捷出表,方便企业填报,受到国家局、省局高度认可。加大对基层经费、物资的倾斜,投入资金改善区级统计信息化设备,各区IP电话端口由8口增加到16口,实现人手一部IP电话。统计视频会议系统进一步向区级延伸,实现了省、市、区三级全面联通。

因势利导,整体推进区级统计工作。市统计局因势利导,强力推进区级统计工作,各区局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得到大大增强,一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在《2013年全省县(市 、区)统计能力评价》中,江夏、蔡甸、硚口、汉阳、江汉上升幅度较大,综合排名靠前,汉阳上升55名、蔡甸42名、江汉38名、江夏25名、武昌18名。蔡甸区整体推进工作通过省局达标验收。江岸、江汉、青山、东西湖等区将统计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江夏、洪山办公经费大幅增加。黄陂、武昌改善了统计局办公用房问题。江岸区在原有40名街道统计员的基础上新增部门统计员8名。东西湖区对从事统计工作的兼职人员每月给予工作补贴。硚口、江汉、洪山、汉南、新洲、江夏等区都交流提拔了一批统计干部。

加强沟通,形成部门统计合力。统计信息共享机制有效运行,市统计局与市直50多个部门建立统计工作联系机制,与重要经济社会管理部门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大力推进统计知识走进市委党校、市直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全年共组织举办了11次大规模的统计知识宣讲活动,培训对象主要为市、区、街道政府和部门负责同志,共计2000余人次,反响强烈。

(三)注重改革创新,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巩固网上直报成果。一是单位名录库进一步夯实。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严格依法及时纳入统计,努力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全年新增四上单位入库153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28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83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67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0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44家,网上直报率稳定在98%以上。截至2013年底,全市四上企业共入库9179家(其中,规上工业2339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757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392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20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482家),为做大做强GDP,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一套表制度进一步拓展。圆满完成了2012年年报以及2013年定报工作。三是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统计虚拟专用网络信息系统和市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网上直报平台和统计信息化的提档升级。

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服务业统计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服务业单位实现在国家和市局两个平台双轨报送,探索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完成了《文化创意暨科技融合统计报表制度》的编制,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物流业统计制度,参与完成了市人大1号议案办结。创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从全市2000余家规上企业中筛选361家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名录库,并探索建立了《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严格把控数据质量。一是在全系统深入传达和贯彻国家局、省局关于反对弄虚作假、依法依规做好统计工作的要求,通过以案学法,切实增强数据质量意识。二是严格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做好核算数据与部门数据、专业数据、省局GDP下算数据的衔接,按季联审评估区级GDP数据;严守“四条红线”和一套表即报即审即验收的工作要求,层层把关,对数据报送异常、IP地址重复等问题及时上门查验。三是强化统计执法巡查。建立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制度,向企业送达《统计事务告知书》、《统计法》手册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万余份。大力开展统计巡查、企业联网直报三查、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检查等多项大型检查,共核查企业8516家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注重抓住重点,第三次经济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顺利推进

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耀斌任组长,32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区、街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建立机制,明确分工,加强督查,切实做到了五落实。选调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1.3万人。广泛开展宣传,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车载多媒体及户外LED显示屏、电子阅报栏、网站等多种媒介、多种形式宣传经济普查。省市17家主流媒体聚焦经济普查,为普查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完成省市两级普查综合试点。有效开展单位核查,共清理单位15.3万个,比二经普增长38.3%;其中法人单位13.2万个,增长29.7 %;清理个体经营户44.1万户。认真做好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划分普查小区4910个。全面完成综合业务培训,采取下延一级的培训方式,全面覆盖普查两员。有序配发普查设备,共下发PDA 5200余台。在各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截至32日,全市四上单位网上直报率达到100%;个体经营户登记完成458964家,超过核查数1万余家,其中蔡甸区、东西湖区、化工区、江汉区、江夏区、汉阳区、青山区、武昌区、风景区、汉南区、武汉开发区11个单位个体户登记及上传两项均超过100%,洪山区、江岸区、东湖开发区、硚口区登记完成也超过100%此外,圆满完成人口普查后期工作,编辑完成《武汉人口研究2010》一书。全面完成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任务。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23项民意调查,树立了统计品牌形象。

(五)注重改进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和统计自身建设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市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提出6个方面19项具体措施。统计系统会议、公文、三公经费等大幅减少。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召开了6次党组会和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征集意见60余条,梳理16四风问题具体表现。领导班子及成员认真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完善制度22项。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统计工作总体安排,通过集中观看贪腐案件视频资料、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全市统计系统计算机技能大赛,271名统计人员参加了比赛。组织参与市直机关广播体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切实开展三万工作,帮助新洲区潘塘街井边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销路问题。2013年,局机关首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万洁活动先进单位。市局机关一批干部参加了多层次的培训,一批干部得到了内部轮岗、交流和提拔。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公众和调查对象的积极配合,离不开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的辛勤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统计局党组向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全市统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增长速度明确了新方向,对科学政绩观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评价体系。这些重要精神,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目前,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换挡转型时期。李克强总理强调,统计指标要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提质增效升级。这为统计改革指出了新方向,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制度方法和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情况。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统计数据质量仍需提高,统计基础工作仍需夯实,统计能力建设仍需加强,统计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全市统计系统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理念,把工作思路放到全国统计改革格局中去审视,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按照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市实际,2014年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基调,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创新,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力打造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复兴大武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主要任务是:

(一)坚定信念全力以赴,确保经济普查圆满成功

统筹安排,扎实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现在,距全市普查登记上报只剩下17天的时间,已到了普查现场登记和数据审核最关键时刻,全市各级普查机构要紧紧围绕普查目标要求,高度集中精力、切实凝心聚力,坚决打赢普查登记攻坚战。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非联网直报单位登记、审核、上报工作,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各区要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制定工作进度安排表,坚持局长负责制和数据质量专业负责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加强督查指导,抓紧最后的时间,组织力量,全力查找,保质保量完成普查登记上报工作。

依法普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一是按照《武汉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办法》和《非联网直报单位数据质量控制参考标准》的有关要求,分级分专业进行数据审核,严把数据质量关。要特别重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这四个核算GDP的关键指标,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质量好、反映真的要求,切实负起数据审核把关的责任,不要瞒报、漏报、错报。对于四下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审核,重点放在对营业收入、支出合计、从业人数、行业代码等经济指标的审核上;对于个体经营户抽样数据的审核,各区要密切配合调查队完成个体户抽样调查工作。要突出审核反馈,对于有疑问的数据要及时反馈普查员核实确认。二是做好数据质量评估工作。严格遵守六条红线三个不得的规定,建立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开展主要指标数据质量抽查,科学评估普查数据质量,力求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状况。三是切实做好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风险防范,确保普查业务处理平台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深入研究,做好普查资料应用开发。充分利用普查数据开展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核算,摸清全市经济总量和结构。深度开发普查资料,做好普查成果发布。适时召开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总结大会,激励本次普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坚持统计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从今年起,国家局将启动核算、投资、能耗、社会消费品零售等重点领域的方法制度改革。

1GDP核算改革:依据经济普查资料修订2013年及以前年度各省GDP总量,结合向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过渡,改革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居民消费支出核算方法,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从2014年年报起由国家统一核算各省GDP,实现各省与全国GDP总量、速度相衔接。

2、能耗核算改革:建立全国能源统一核算制度,2015年起由国家统一核算各省能耗数据,实现全国与各省能耗总量、单位GDP能耗数据的基本衔接。并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修订2013年及以前各省能源消费总量。

3、投资统计改革:实现两个转变,即由现行的项目统计法人统计转变;由形象进度法财务支出法转变。从2015年起,全国将采取新旧方法双轨运行。我省作为全国投资统计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今年4月份将启动此项工作。

4、商贸统计改革:完善卖方统计,即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未登记的个人卖家利用第三方平台大数据推算;加强买方统计,通过住户调查对买家网上消费支出进行统计;通过买卖共统,对比验证相关统计数据,加强与经济普查数据比对和衔接。

5、工业统计改革:加快研究以工业生产指数替代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方法,采用产品物量指数与价格缩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建立完善实物量统计基础,大幅增加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品种。

6、城镇化统计改革:完善人口变动调查,增加反映城镇化质量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除上述工作外,还将改革就业失业统计,2015年开始公布各省调查失业率,逐步发布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健全完善新型服务业统计,研究提出各类新型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目录以及与之配套的统计指标体系。推行专业当月当季统计调查,对现行的专业统计建立分季或分月统计调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分季核算GDP及各行业增加值。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广泛搜集相关基础资料并进行全面评估。

以上各项统计改革工作,有利于摸清家底、全面反映经济转型发展,有利于解决数据矛盾、提高数据质量,有利于规范数据生产流程、提升统计效能,但同时也会导致经济社会主要统计数据发生变化、大幅增加统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对此,市区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统计改革的领导和研究,深入分析统计改革的影响,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情况,提前制定措施,争取工作主动,确保各项改革稳步实施。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打牢发展根基

深入开展区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推动更多的区通过省局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各区要根据《湖北省统计局关于2013年县(市、区)统计能力评价的通报》和全市整体推进工作巡查结果,查找弱项和短板,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党委、政府汇报,有针对性地整改提高。建立健全200个统计协理员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统计协理员队伍建设,今年将争取市政府支持,保障和稳定协理员队伍。指导各区建立统计协理员培训、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统计协理员工资及福利待遇,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推动整体推进工作向企业延伸。在全市开展四上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会计资料、原始记录等业务基础资料,做到数出有源、查之有据。大力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争四上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强化部门统计。坚持协作配合、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定期召开部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加强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匹配性、协调性。要重视部门统计基础工作,利用三经普成果,指导、协调、衔接好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强化部门统计业务培训,提高部门统计方法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做好部门调查项目审批备案管理,强化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审查,新建调查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测试后方可批准。进一步抓好市政府8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大力推广示范各区街创造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创新基层统计机制和统计手段。

(四)推进服务型统计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积极服务全市工作主基调。围绕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做好全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的动态监测和比较分析,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亿元规模产业、市级重点功能区、民营经济、电子商务、现代都市农业等统计监测;继续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反映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依据全市物流六园八中心建设进展情况,推进物流园区(集聚区)统计直报工作。研究建立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开展监测试算,服务改革创新。强化能源环境和民生统计;建立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统计监测体系,开展单位GDP碳排放试算;继续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发展统计监测;进一步研究新型城镇化内涵,完善指标体系,加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继续完善城市劳动力调查,服务统筹发展积极服务社会公众。要积极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丰富信息发布内容和载体,使数据查询服务更全面、更及时、更便捷。做好第五届统计开放日相关工作,加大统计指标诠释、统计数据解读、统计制度公开及统计知识普及力度,不断拉近统计与公众的距离。积极服务调查对象。建立为调查对象服务的长效机制,面向网上直报单位编印《基层统计工作指南》,指导企业建立电子统计台账,切实减轻统计调查对象负担。积极探索在联网直报平台增加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功能,及时反馈有用信息。积极服务统计基层。不断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坚持统计力量、物资和经费向基层倾斜,建立市局领导、专业处室联系点工作制度,尽可能帮助基层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深入推进四大工程,着力提高数据质量

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根据三经普资料全面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规模以上服务业、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名录库。切实加强行业代码、地址码的审核,推进名录库维护向社区、部门延伸。加强企业一套表工作。充分利用联网直报平台日志信息,开展网报数据监管,重点监控一址多企报数行为和数据异常修改行为。坚持直报率通报制度,严守四条红线,确保企业独立上报数据。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确保统计网络运行稳定流畅。加强全市统计数据中心和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构建面向统计调查对象、统计工作者、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系统。各区也要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围绕三经普资料开发利用,建立具有数据集中管理、维护、共享及查询功能的区级统计数据库系统。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按照《统计业务流程管理相关规定》、《国家统计数据质量保证框架》有关要求,着手建立我市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把数据生产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检查和评估落到实处。强化数据质量评估,坚持主要统计数据审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利用第三方数据评估数据的匹配性、协调性,利用网报平台日志信息和数据质量抽查结果评估数据可靠性。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工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九进活动;切实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巡查,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曝光一批统计违法的典型案件。   

(六)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提升三种能力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干部执行力。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章制度,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将问题台账纳入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联系服务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强化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谋划全局、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行风建设,提升统计凝聚力。要以统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统计行风建设,进一步弘扬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的统计核心价值观,始终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提振精神区位,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激情,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队伍硬实力。进一步加大全市专兼职统计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干部职工不仅能完成经济数据的统计工作,而且能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经济走势和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建议。要加强统计干部培养锻炼,拓宽干部交流渠道,加快干部成长,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统计干部队伍。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统计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我们不断发扬武汉统计人不畏艰难、奋发有为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意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努力服务地方发展,奋力推进全市统计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下载 打印